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近日在京正式发布《加快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课题报告。近年来,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体验、支持普惠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的非接触优势更加凸显,加速了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加快构建数字金融服务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态体系,关乎我国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关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CWM50课题牵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参加本次课题报告发布会,对报告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肖钢表示,课题选题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高度契合,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题深入分析了两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及特点,并客观总结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及原因;并提出政策框架和相关建议。

 

肖钢提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强大的科创金融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提出六方面具体措施。同时,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数据治理的基础性制度,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强化科技标准规范在金融数据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金融数据的治理应着眼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关于“数据二十条”对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起到的作用,肖钢认为“数据二十条”的颁布实施可以破解当前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痛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进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CWM50课题牵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

 

一、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则是关键举措。

 

近几年来,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体验,特别是支持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数字金融,加快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我国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前几年我国数字金融服务主要聚焦消费端,即零售金融领域,但数字金融在服务产业互联网方面明显不足,和服务消费互联网方面区别较大。研究如何加快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弥补金融对中小企业服务不足的短板,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能力,也关系到我国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这一课题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研究团队经过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研究讨论,最后归纳出加快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包含总体思路、五大原则、五项建议。

 

五大原则指的是市场导向、普惠金融、安全可控、标准规范和开放兼容:

 

一是市场导向。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时,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商业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普惠金融。两者融合要以普惠金融为重点,着力解决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不足的问题。大企业在发展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所获得的金融服务也较多,而广大中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还明显不足。我国近年来发展供应链金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都是着眼于中小微企业。同样,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也要重点着眼于工业互联网上处在中下游的中小企业,所以普惠金融是融合时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是安全可控。互联网平台大部分是工业数据,需要与金融数据和其他公共数据进行融合,所以确保安全可控是底线原则,要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同时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标准规范。主要是要建立企业的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和授权制度,因为企业数据涉及商业秘密,而且不同的行业数据也不尽相同,工业企业门类很多,链条也很长。

 

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建立对虚拟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制定金融机构和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接口标准。工业的数据比消费的数据价值更高,在两者融合时需要探讨虚拟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并且,因为两者的系统不同,底层逻辑也不一致,在衔接这两个技术系统时,对接口的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五是开放兼容。开放之后,用户才会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才会越做越大,数据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强调加快建设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坚持数据共享、共用,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红利,特别是要深化数字经济的开放合作。不仅对国内开放,也要研究如何在依法合规、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条件下,实现跨境流动。只有开放兼容,系统才更有价值。

 

该报告具体的建议也有五项:

 

第一,加快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

 

加快制定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规则和基础性制度,出台具体的行动方案。建议由金融监管部门、工信部门联合牵头,有关市场主体参与,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明确融合发展的原则、内容、途径、治理架构和相关的举措,同时深化产融合作,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同时要突出融合发展的重点。

 

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是要聚焦支持中小企业,用好工业产业链的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助力支持稳链、补链和强链,还要加快先行先试,加强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建设金融机构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工业行业进行试点,以便培育一批标杆性的产业数字金融的服务项目来落地。

 

第二,打造数字信用体系。

 

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底座是数字信用体系,所以在融合发展当中需要产业部门、金融部门、科技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实现数据流通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当前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水平。过去数字供应链金融一般是以大企业、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依托,下一步需要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水平,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形成整个链条的交易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面数字化,来夯实数字信用基础,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征信体系,促进联盟链发展,以便金融机构可以全链条地为中小企业实时提供境内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函证业务数字化和集中化。

 

第三,强化多方协同共治。

 

两者融合过程涉及的机构比较多,工业的中小企业将是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中小企业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要多措并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需要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金融能力,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以数字信用为基础的智能风控体系,努力探索对公业务全新发展路径。

 

从科技公司角度而言,要通过科技赋能为工业实体、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评估工业、金融和政府部门三方数字化进程的差距,实现固强补弱。

 

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要加快数字化赋能,提升监管科技能力,更好地平衡促发展、强监管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

 

与消费互联网不同,金融机构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主要涉及对公业务和对企业的服务。其中包括种种问题,例如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承担数据收集、处理、共享、治理等责任,来更好服务工业互联网和中小微企业,需要进行金融机构优化,也就是完善其对公业务。同时,作为金融机构也应该主动创新,更好地适配和提升服务工业互联网全链条的能力,打造对公业务的风险控制新模式。

 

金融机构也应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试点先行,主动选择符合自身业务战略,且具备条件的行业平台或者产业集群开展试点,摸索积累经验,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推广,逐步解决两者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五,创设新型中介机构。

 

为了促进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有效对接,帮助双方加深行业理解,降低跨界融合成本,提升融合效率,客观上孕育出创设新型中介机构的市场需求,建议由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合牵头,统筹、组织、指导金融机构、工业实体、科技公司、担保公司、征信机构、大数据交易所等市场主体,整合数据技术等要素,汇聚各方优势力量,共同研究创设新型中介机构,探索新型中介业务模式,依托数字信用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打造产业数字金融综合解决方案,为传统金融机构、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提供开放共享、协同共治的数据聚合、服务整合、交易撮合平台。这一类新型中介机构应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职能是帮助具有相关服务能力和资质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建立联系,突破金融机构目前自行对接工业互联网遇到的瓶颈,发挥中介机构在行业理解、信息整合、客户撮合等方面的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新型中介机构不承办金融业务,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提供服务还是由持牌金融机构来办理,并且应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明确监管边界,完善配套监管举措。总之,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金融中介机构都需要全部纳入监管。

 

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服务?

 

近几年,我国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相互的供求不匹配、不适应。从金融方面而言,主要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强大的科创金融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其中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金融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六个方面的措施,从而加快改革,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银行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增加科技贷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特别是优惠长期贷款和资本性工具,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估值认证、交易流通体系,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证券化。

 

二是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枢纽作用,健全长期资金投资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企业风投基金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创新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科创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积极发展科创保险,坚持政府支持+商业运作的模式。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分散、转移和消化。

 

五是实时总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实践,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六是进一步健全国家级和城市级的产融合作平台,探索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模式。

 

三、金融数据治理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颁布的《数据安全法》中的有关规定对我国数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其中特别提到,金融数据被列为重要的敏感数据。金融数据的治理就更为重要。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金融数据的治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治理举措,已经构建了我国金融数据治理的框架。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关于金融数据治理的框架和要求。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关于金融数据治理的基础性制度。

 

其次,要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每个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管理层都对金融数据治理负有责任,也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履行数据治理的职责。

 

再次,要强化科技标准规范在金融数据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依靠技术的手段和工具加强治理。特别是要强化数据标识、数据接口标准、数据加工使用、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隐私保护及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只有通过技术的工具和手段才能扩大金融数据的共享、共用,释放数据流通的价值,同时有利于保证金融数据的安全。

 

最后,金融数据的治理应着眼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让利益相关方能够联动起来,特别是“政、产、学、研、用”等方面能够联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数据治理生态体系。

 

当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边界,因为国家的很多数据跟整个互联网平台连接在一起。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而且所有金融业务的活动都必须纳入监管的范畴,明确监管边界。这将对金融数据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四、“数据二十条”会对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数据二十条”全面构建了关于数据要素四个方面的基础性制度,这四方面主要是数据产权、数据流通交易、数据收益分配,以及数据治理。这对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底座”,融合主要是要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是基础,二者融合本质上是要打造数字信用体系。融合过程中涉及到数据从哪里来、怎么使用、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数据安全等等问题。“数据二十条”对这些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且提出了明确要求。

 

所以,我认为“二十条”的颁布实施不仅可以大大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破解当前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一些难点、痛点,为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业务合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随着下一步贯彻落实“数据二十条”,必将很好地推进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声明:此公号(ID:cnzifi)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往期回顾-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 | 要闻速览(1.23-1.29)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 | 要闻速览(1.16-1.22)工信部:到2025年我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500亿元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 | 要闻速览(1.9-1.15)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 | 要闻速览(1.2-1.8)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与管理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 | 要闻速览(12.26-1.1)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军扩 :对2023年经济形势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行业资讯 | 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座聚焦金融科技发展,市委书记尹力要求全力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行业资讯 |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重磅发声: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行业资讯 | 北京金融资产总量达190万亿,金融业成为首都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行业资讯 |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局长李文红:巩固扩大金融科技发展优势,大力培育数字金融产业主体

 

-专家观点回顾-

专家观点|吴敬琏重磅发声:中国经济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专家观点|董希淼、桑晨颖:加快培育中国银行业的“专精特新”

专家观点|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建议

专家观点|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以科技搭建金融生态,当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专家观点|黄益平: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治理

 

首页    行业资讯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